
湖北:1000方綠氫産能獎50MW風光指标并視爲(wéi / wèi)配套儲能!
2022-11-17
【摘要(yào / yāo)】:
11月4日,湖北省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了(le/liǎo)《關于(yú)支持氫能産業發展的(de)若幹措施》。
關于(yú)支持氫能産業發展的(de)若幹措施
爲(wéi / wèi)貫徹落實《湖北省氫能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氫能全産業鏈生态,全面推進氫能強省建設,爲(wéi / wèi)湖北加快建設全國(guó)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新的(de)動力引擎,特制訂以(yǐ)下支持措施。
一(yī / yì /yí)、支持氫能産業投資。重點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船舶,創新發展氫燃料電池發電和(hé / huò)供熱裝備。支持以(yǐ)武漢市經開區、宜昌市高新區等爲(wéi / wèi)重點,打造氫能産業園區。對總投資5000萬元以(yǐ)上(shàng)的(de)新引進氫能産業項目,給予配套用地(dì / de)、能耗等方面支持保障并實行承諾制審批,列入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年度計劃,按建設有效期内企業實施該項目銀行貸款實際支付利息的(de)50%予以(yǐ)貼息,單個(gè)項目年度貼息額度不(bù)超過1000萬元,可連續貼息三年。對特别重大(dà)、帶有示範引領作用企業項目,按照“一(yī / yì /yí)企一(yī / yì /yí)策”方式給予專項獎勵政策。對通過增資開展氫能項目的(de)存量企業,其增量部分參照新引進項目政策執行。對固定資産投資2000萬元以(yǐ)上(shàng)的(de)氫能産業技改投資項目,按照項目生産性設備投資的(de)8%予以(yǐ)支持,單個(gè)項目補助金額最低100萬元,最高1000萬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改委、省自然資源廳)
二、支持企業培育壯大(dà)。依托東風汽車、雄衆氫能、理工氫電、國(guó)電投武漢綠動、中船712所、開沃新能源等重點企業和(hé / huò)配套企業,加快在(zài)電堆、膜電極、雙極闆、質子(z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等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以(yǐ)及制氫、加氫、儲運設備等關鍵節點布局,推動形成産業集群,培育掌握全産業鏈和(hé / huò)關鍵核心技術、輻射帶動作用強、具有國(guó)内國(guó)際競争力的(de)龍頭企業。鼓勵地(dì / de)方建設氫能及燃料電池産業園區,對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生産企業按年銷售額給予适當獎勵。(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财政廳)
三、創新支持氫氣制取。充分利用宜昌、武漢、孝感、潛江等地(dì / de)現有氯堿、焦爐煤氣、煉化等行業副産氫優勢資源,按産氫量給予相應能耗和(hé / huò)碳排放扣減,允許石化企業在(zài)廠區外建設車用氫氣提純裝置和(hé / huò)集中充裝設施,提高低成本化工副産氫供應能力。對在(zài)可再生能源富集地(dì / de)區發展風光水規模電解水制氫,按照1000Nm3/h制氫能力、獎勵50MW風電或光伏開發資源并視同配置儲能。支持電解制氫企業用電參與市場化交易。探索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氫,建設規模化制氫産業基地(dì / de),逐步構建多元化氫能供給體系。(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生态環境廳,國(guó)網省電力公司)
四、支持儲運設施投資。對專門從事高壓氫氣/液氫存儲的(de)企業,按設備投資的(de)10%給予企業最高500萬元的(de)一(yī / yì /yí)次性補貼。鼓勵天然氣管道(dào)摻氫及純氫管網建設,對總長度不(bù)少于(yú)5公裏的(de)純氫管道(dào)項目,在(zài)省預算内投資中按純氫管道(dào)設備投資額20%、最高500萬元補貼。(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經信廳、省财政廳)
五、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沿“漢十”“漢宜”“武黃”等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10座加氫綜合示範能源站。對納入各地(dì / de)加氫站布局規劃、獨立占地(dì / de)的(de)加氫站(含氫能船舶加氫站),優先安排項目用地(dì / de)指标。燃料電池汽車及氫能船舶加氫站投資建設實行屬地(dì / de)備案管理,原則上(shàng)參照天然氣加氣站實施行業管理,由各市州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制定管理辦法。鼓勵中石化、中石油、省交投等企業利用現有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對現有加油(氣)站紅線範圍内改(擴)建加氫設施但不(bù)新增建(構)築物,原已辦理加油(氣)站用地(dì / de)和(hé / hu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的(de),可不(bù)再辦理加氫站用地(dì / de)和(hé / huò)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按照“總量控制,先建先得”原則對新建加氫站建設給予補貼,對2025年底前建成并投用,且日加氫能力(按照壓縮機每日工作12小時(shí)加氣能力計算)500公斤級以(yǐ)上(shàng)的(de)前50座加氫站(含氫能船舶加氫站),在(zài)省預算内投資中一(yī / yì /yí)次性給予項目投資20%、最高200萬元建設資金補貼。鼓勵市州根據實際情況對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給予補貼,各級财政補貼合計不(bù)超過加氫站固定資産投資的(de)50%。(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财政廳、省住建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
六、支持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将氫燃料汽車産業納入“51020”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集群,推動打造全國(guó)重要(yào / yāo)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和(hé / huò)生産基地(dì / de)。促進氫燃料汽車規模化應用,以(yǐ)中、重型商用車爲(wéi / wèi)重點,在(zài)全省推進氫燃料公交車、物流車、環衛作業車、渣土車、綠化養護車、通勤車等加快應用,鼓勵各地(dì / de)在(zài)新增或更換政府公務用車、市政環衛車及城市配送車時(shí)優先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鼓勵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裝備省内核心零部件,對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dào)年度增量目标的(de)市州政府每年給予獎勵1000萬元,其中武漢市年度增量目标800輛,襄陽市、宜昌市300輛,其他(tā)市州150輛。除限行橋梁、隧道(dào)以(yǐ)外,車長不(bù)超過6米、總質量不(bù)超過8噸的(de)燃料電池廂式貨車在(zài)省内市區行駛不(bù)受現行貨車限行路段、限行時(shí)段的(de)限制。積極支持武漢市牽頭申報國(guó)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群。(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公安廳、省财政廳、省機關事務局)
七、拓展氫能交通示範應用場景。以(yǐ)交通領域應用爲(wéi / wèi)重點,在(zài)省内都市圈節點城市以(yǐ)中長途、中重載氫燃料電池商用車的(de)示範應用爲(wéi / wèi)重點,推動建設“武漢—襄陽(十堰)—宜昌—武漢”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圈。鼓勵武漢-宜昌-襄陽市際線路的(de)道(dào)路客運企業使用氫燃料電池客車,連接重要(yào / yāo)節點城市,打造武漢、襄陽都市圈和(hé / huò)宜荊荊都市圈氫燃料電池汽車客運專線。支持宜昌市開展氫能船舶應用示範。結合天河機場、順豐機場航空貨運樞紐、武漢新港等重點物流樞紐基地(dì / de)建設,推進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重型載貨車及叉車等示範應用,打造多港聯運燃料電池汽車貨運專線。(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省郵政管理局、湖北交投集團、湖北聯投集團、湖北港口集團)
八、支持氫能在(zài)工業、發電領域應用。推動氫能在(zài)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領域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燃氣摻燒氫氣,氫儲能在(zài)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應用場景示範,對示範項目給予省預算内投資支持。(責任單位:省能源局、省經信廳,國(guó)網省電力公司)
九、支持氫能核心技術攻關。對氫能領域獲批國(guó)家技術創新中心的(de)單位給予一(yī / yì /yí)次性1000萬元補助資金。對牽頭承擔氫能領域國(guó)家科技重大(dà)專項、國(guó)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de)企業,按有關規定給予配套支持。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推動氫燃料電池整車(船)集成、有機液體儲氫、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安全等技術創新,對氫能産業鏈供應鏈重要(yào / yāo)裝備設備、關鍵零部件、材料工藝、新型産品研制開發,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單個(gè)項目最高1000萬元。鼓勵在(zài)鄂高校設置氫能學科、與企業合作培養專業人(rén)才、與企業合作設立學生實訓基地(dì / de),優先考慮省預算内資金支持。強化氫能人(rén)才引進和(hé / huò)培養,對氫能領域“高精尖缺”人(rén)才納入“楚天英才計劃”,落實省委、省政府鼓勵人(rén)才引進和(hé / huò)科技創新的(de)獎勵政策。對人(rén)才和(hé / huò)團隊的(de)重大(dà)項目實行“一(yī / yì /yí)事一(yī / yì /yí)議”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rén)社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廳)
十、支持産業标準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氫能産業發展标準規範體系,鼓勵企業和(hé / huò)機構參與制定涉氫裝備和(hé / huò)産品應用國(guó)際标準、國(guó)家标準和(hé / huò)行業标準、地(dì / de)方标準,對主導制(修)定氫能産業相關标準的(de)企業和(hé / huò)機構,省财政分别按每項最高100萬元、30萬元、20萬元給予資金獎勵。支持質量計量監督檢測機構及相關檢測企業組建燃料電池汽車專業檢測試驗平台和(hé / huò)标準研究平台,提供關鍵材料和(hé / huò)零部件檢驗測試服務、氫氣品質檢測檢驗及氫能裝備性能評價服務。對建成國(guó)家級産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de)機構,結合機構投入情況,給予最高500萬元的(de)一(yī / yì /yí)次性獎勵。(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經信廳、省财政廳)
十一(yī / yì /yí)、支持企業融資上(shàng)市。充分發揮省屬企業平台公司、省級國(guó)資基金引導作用,通過市場化方式,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并發起設立相關子(zǐ)基金,爲(wéi / wèi)全省氫能産業示範應用和(hé / huò)産業化推廣提供資金支持。發展氫能創業投資,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産業基金形式參與氫能産業發展。建立金融機構與氫能産業項目融資對接機制。優化氫能企業上(shàng)市服務,将符合條件的(de)氫能企業納入省級上(shàng)市後備“金種子(zǐ)”“銀種子(zǐ)”企業庫,助力登陸資本市場,對成功上(shàng)市企業按照企業上(shàng)市獎勵辦法予以(yǐ)獎勵。(責任單位:省政府國(guó)資委、長江産業集團、省地(dì / de)方金融局、省财政廳、人(rén)行武漢分行、湖北銀保監局、湖北證監局)
十二、健全産業培育發展機制。将氫能産業發展納入全省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優勢産業專項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省氫能推廣應用工作重大(dà)事項,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工作專班制度、聯絡服務機制、評估督導機制,成立氫能産業發展促進會,組建專家團隊、搭建産業服務平台、打造氫能産業協作聯盟、強化重大(dà)項目牽引,建立健全地(dì / de)方法規制度,各市、州、直管市人(rén)民政府、各相關部門和(hé / huò)單位承擔屬地(dì / de)管理及業務主管責任,共同推進全省氫能規劃和(hé / huò)支持政策的(de)推進落實、龍頭企業和(hé / huò)項目建設服務等工作,促進氫能産業加快發展。(責任單位: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省科技廳、省經信廳、省财政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州、直管市人(rén)民政府)
本政策措施自發布之(zhī)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底。相關政策按照就(jiù)高不(bù)就(jiù)低原則,不(bù)重複享受。政策實施期間如國(guó)家政策、氫能産業技術進步等因素發生變化,我省将适時(shí)對政策進行調整。本政策措施由省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負責解釋。